2026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科目的必背篇目虽需以最终考试大纲为准,但根据近年考情与教学规律预测,其核心篇目仍将锁定在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21篇古诗文上,它们是理解文学脉络、提升鉴赏能力、决胜考场的关键基石。系统掌握这些篇目,不仅是为了一场考试,更是为了一次深度的文化积淀与思维训练。
先秦时期
1.《季氏将伐颛臾》出自《论语》,记述孔子和冉有关于季氏企图攻打颛臾的对话,体现孔子反对武力征伐,主张 “仁者爱人” 的思想。
2.《上善若水》源自《老子》第八章,以水喻人,阐述 “善利万物而不争” 的思想。
3.《郑伯克段于鄢》选自《左传》,讲述了郑庄公和弟弟共叔段、母亲姜氏之间的权力斗争故事。
4.《氓》是《诗经》中的作品,叙述了一位女子从恋爱、结婚到被弃的过程,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压迫。
5.《橘颂》出自《楚辞》,是屈原的作品,通过赞美橘树来表达自己的高尚品格和爱国情怀。
秦汉时期
6.《谏逐客书》李斯的上书奏章,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文体,文中论述了逐客之弊,劝秦王收回成命。
7.《陌上桑》汉乐府民歌,讲述了采桑女罗敷拒绝使君调戏的故事,塑造了一个美丽、机智、坚贞的女性形象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
8.《短歌行》(对酒当歌):曹操的作品,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、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,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。
9.《饮酒》(结庐在人境):陶渊明所作,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境,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。
唐朝时期
10.《山居秋暝》王维的山水诗代表作,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,体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情怀。
11.《行路难》(金樽清酒斗十千):李白的作品,抒发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的愤激情绪,同时也表现出其对理想的执着追求。
12.《蜀相》杜甫的诗作,通过对诸葛亮祠堂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,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。
13.《种树郭橐驼传》柳宗元的作品,通过郭橐驼种树的故事,阐述了 “顺木之天,以致其性” 的道理,借种树之道喻为官治民之理。
宋朝时期
14.《关山月》(和戎诏下十五年):陆游的诗作,以守边战士的视角,揭露了南宋朝廷的投降政策所带来的恶果,表达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。
15.《前赤壁赋》苏轼被贬谪黄州时所作,通过对赤壁景色的描写和主客之间的对话,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,以及豁达超脱的情怀。
16.《水调歌头》(明月几时有):苏轼的中秋望月怀人之作,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,又蕴含着对人生的哲理思考,展现出豁达的胸怀。
17.《虞美人》(春花秋月何时了):李煜的代表作,以景起兴,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,抒发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亡国的悲痛之情。
18.《水龙吟》(登建康赏心亭):辛弃疾的作品,词人通过描绘登亭所见之景,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、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。
元朝时期
19.《天净沙・秋思》马致远的小令,以多种景物并置,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,抒发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。
现代时期
20.《雨巷》戴望舒的成名作,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,表达了诗人孤独、迷茫、哀怨的情感。
21.《我爱这土地》艾青的作品,诗人通过对土地、河流、风、黎明等自然元素的描绘,抒发了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