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
--
--
2240

2026年重庆专升本语文背诵篇目-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(辛弃疾)


     重庆专升本语文考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有27篇,其中包含辛弃疾的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,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的原文以及赏析整理分享给2026年重庆专升本考生做参考。

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 (辛弃疾)

  楚天千里清秋,水随天去秋无际。遥岑远目,献愁供恨,玉簪螺髻。落日楼头,断鸿声里,江南游子。把吴钩看了,栏杆拍遍,无人会,登临意。

  休说鲈鱼堪脍,尽西风,季鹰归未?求田问舍,怕应羞见,刘郎才气。可惜流年,忧愁风雨,树犹如此!倩何人唤取,红巾翠袖,揾英雄泪!

  注释

  1 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: 建康:今江苏南京。赏心亭:《景定建康志》:“赏心亭在(城西)下水门城上,下临秦淮,尽观赏之胜。”

  2 遥岑: 远山。遥岑出寸碧,远目增双明。(唐·韩愈《城南联句》)

  3 玉簪螺髻: 簪,音zān;髻,音jì。玉簪、螺髻:玉做的簪子,像海螺形状的发髻,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。

  4 断鸿: 失群的孤雁。

  5 吴钩: 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。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,空有一身才华,但是得不到重用。

  6 栏杆: 一作:阑干。

  赏析

  《水龙吟・登建康赏心亭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豪放词的巅峰之作,被誉为“英雄之词”的典范。全词以秋日登高为背景,通过“楚天千里清秋”的壮阔意境与“栏杆拍遍”的细节刻画,将个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升华为对时代的沉痛反思。其艺术特色在于“摧刚为柔”的手法运用:上阕以“玉簪螺髻”喻远山含愁,下阕借“红巾翠袖”反衬英雄悲情,刚柔并济中尽显沉郁顿挫。词中“把吴钩看了,栏杆拍遍”“树犹如此”等句成为后世传诵的经典,前者以动作描写外化内心的激愤,后者化用典故道尽时光之叹。清代陈廷焯评其“纵横豪宕,而笔笔能留”,近代梁启超则称其“回肠荡气,至于此极”,足见其在宋词史上的里程碑地位。该词突破了传统婉约词的局限,将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熔铸一体,为豪放词注入了更为深沉的情感内核,对后世爱国词创作影响深远。

  写作手法

  用典:词中运用张翰因思念家乡鲈鱼美味而辞官回乡的典故(“休说鲈鱼堪脍”),以及许汜只知购置田产、被刘备耻笑的典故(“求田问舍”),还化用桓温感慨时光流逝、树木生长的典故(“树犹如此”),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坚决抗金、不愿贪图享乐的决心,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匆匆、壮志未酬的深深感慨。

  借景抒情:上阕描绘了“楚天千里清秋”“落日楼头”等开阔又苍凉的秋日景象,营造出一种雄浑而又孤寂的氛围,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。

  比喻:将远处的山峰比作“玉簪螺髻”,形象地描绘出山峰的秀丽形态。

  对比:以“鲈鱼堪脍”所代表的隐逸生活与“求田问舍”所象征的短浅目光进行对比,突出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。

  拟人:赋予山峰“献愁供恨”的情感,把自然景物人格化,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山河破碎的悲痛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