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
--
--
1860

2026年贵州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必背之先秦文学


        文学常识在专升本语文考试选择题中占用80%及以上的分值,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,这些知识点主要靠学生平日的积累,多记多背多看!下面给大家分享的是先秦文学必背知识点,有需要的考生可以看看。

  一、上古神话

  (一)地位: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

  (二)作品

  1. 《山海经》

  (1)地位:我国保存原始神话资料最丰富的古代文献;

 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理书,被鲁迅称为“古之巫书”。

  (2)作品:《鲧禹治水》《精卫填海》《夸父逐日》《黄帝擒蚩尤》2. 《淮南子》

  (1)作品:《女娲补天》《后羿射日》《嫦娥奔月》《共工触山》

  二、诗歌

  (一)《诗经》

  1. 本名《诗》,又称《诗三百》。

  2. 地位: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;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;

  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;“五经”之首。

  3. 全书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,共305篇。

  4. 诗六义

  (1)诗歌形式

  ①风:民谣、土乐,包括周南、召南等十五国风,共160篇;

  ②雅:朝廷上演唱的诗歌,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,分为大雅和小雅,共105篇。

  如《小雅·采薇》(千古厌战诗之祖)

  ③颂:宗庙祭祀用的舞曲,包括周颂、鲁颂、商颂,共40篇。

  (2)表现手法

  赋、比、兴

  5. 《诗经》艺术特点

  (1)句式以四言为主,多采用复叠式章法,(重章叠句)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;(2)语言质朴优美,音节和谐明快,形象鲜明,寓意深刻,富于艺术感染力。

  (二)《楚辞》

  1. 诗体名: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,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。

  2. 诗集名:西汉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,名为《楚辞》,成为我国

  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。

  3. 骚体:《楚辞》中以屈原作品最多,质量最高,他的《离骚》是楚辞的代表作,故后人

  又称楚辞这种文体为“骚体”。

  4. 历史上“诗骚”(或“风骚”)并称,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 两座高峰。

  《诗经》——北方——中原文化;《楚辞》——南方——楚地乡土文学

  5. 屈原

  (1)地位: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;骚体诗的开创者;

  自屈原始,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。

  (2)作品:《天问》《渔父》

  《离骚》:是最长的一首抒情诗;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。

  《九歌》:《国殇》《山鬼》《湘夫人》(名句“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

  下”被誉为“千古言秋之祖”)

  《九章》:《橘颂》(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物诗)。

  注意:《九辩》系宋玉作品,常以选择题考查形式出现。

  (3)风格:其诗常采用大量的神话传说,构思奇特,想象丰富,文采华丽,富有浪漫主义

  精神。其作品“善鸟香草,以配忠贞”。首创了“香草美人”的意象。

  三、散文

  (一)历史散文(叙事散文)

  1. 《尚书》: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。

  2. 编年体

  (1)《春秋》

  ①作者:孔子

  ②地位: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。编年体史书之祖。

  ③特点:“春秋笔法”“微言大义”“一字褒贬”。

  (2)《左传》

  ①别名:《春秋左氏传》《左氏春秋》。

  ②作者:左丘明

  ③地位: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。

  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。

  先秦散文“叙事之最”,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走向成熟。

  ④《春秋》三传:《左传》《公羊传》《谷梁传》。

  ⑤代表篇目:《郑伯克段于鄢》《秦晋殽之战》《子产不毁乡校》《齐桓公伐楚》

  《曹刿论战》

  3. 国别体

  (1)《国语》

  ①别名:《春秋外传》《左氏外传》

  ②作者:左丘明

  ③地位:中国最早的一部(第一部)国别体史书。

  ④特点: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。

  ⑤名篇:《召公谏厉王弭谤》《史伯对桓公问》

  (2)《战国策》

  ①性质: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,属国别体杂史。

  ②编订者:〔西汉〕刘向

  ③内容: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行。④地位:战国中后期将历史散文发展到新高峰的国别体史书。

  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著作。

  ⑤名篇:《冯谖客孟尝君》《赵威后问齐使》《苏秦始将连横》《庄辛说楚襄王》

  《燕昭王求士》

  (二)诸子散文(哲理散文)

  1. 儒家

  (1)孔子

  ①名丘,字仲尼,春秋时期鲁国人。

  ②地位: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③尊称:“至圣先师”“万世师表”。

  ④思想核心:“仁”。

  ⑤主张:政治上:“克己复礼”“仁者爱人”。

  教育上:“有教无类”“因材施教”“学而优则仕”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”

  “温故而知新”“举一反三”。

  ⑥孔门四科:德行、言语、政事、文学。

  ⑦晚年贡献:晚年曾整理《诗》《春秋》等古代文献。

  (2)《论语》

  ①编订者: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编撰而成。

  ②体例:它以语录体为主,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。

  ③并称:“四书”: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

  “五经”: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礼记》《易经》《春秋》

  “六艺”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

  (3)孟子

  ①名轲,战国时期鲁国人。

  ②地位:儒家学派代表人物,思想家,教育家,散文家。

  ③誉称:“亚圣”。

  ④并称:“孔孟”:孔子、孟子。

  “战国时期散文四大家”:孟子、庄子、荀子、韩非子。

  ⑤主张:“性善论”“人格论 ( 养浩然之气、舍生取义 )”等。

  政治主张:行仁政,王天下(“王道”)

  ⑥政治思想/学说核心:民本思想:“民贵君轻”—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。

  (4)《孟子》

  ①中心思想:仁义

  ②散文特点:《孟子》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

  善于辩论,“欲擒故纵,引君入彀”。

  善用比喻和寓言,增强文章趣味性和说服力。

  使用排比和叠句等修辞手法,气势磅礴,笔带锋芒。

  ③名篇:《鱼我所欲也》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《齐人有一妻一妾》《民贵君轻》

  《齐桓晋文之事》

  ④体例:对话体:开始由语录体过渡到对话式的论辩。

  (5)荀子

  ①代表作品:《荀子》,属于专题论文。

  ②主张:“性恶论”。

  2. 道家

  (1)老子

  ①老子,即老聃,姓李名耳,春秋末期楚国人。

  ②地位: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。

 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文学家和史学家。

  ③思想核心:“道”。

  ④主张: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
  ⑤政治主张:“无为而治”,其还描述了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,提出“小国寡民”

  的主张。

  (2)《道德经》

  ①别称《老子》《德道经》《五千言》

  ②思想的核心精华:朴素的辩证法。

  (3)庄子

  ①庄子,名周,战国中期宋国蒙人。

  ②地位: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、文学家,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。

  ③并称:“老庄”:老子、庄子。

  ④主张:顺应自然,强调无为。

  ⑤强烈批判“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;诸侯之门,而仁义存焉”的黑暗现实。

  (4)《庄子》

  ①别称:《南华经》

  ②篇数:今通行本收文 33 篇(内篇七、外篇十五、杂篇十一)。③作者: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自著,其余的出自庄周门人及后学之手。

  ④散文特点:想象奇特,辞藻瑰丽,富于浪漫色彩;

  善作连类比喻,设喻贴切,并多采用寓言形式,析理鞭辟入里;汪洋恣肆,纵横捭阖,气势磅礴。

  ⑤评价:庄子“著书十余万言,大抵寓言,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,而其文则汪洋辟阖,仪态

  万方,晚周诸子之作,莫之能先也”(鲁迅《汉文学史要》)。先秦诸子散文中,《庄子》最富有文学性/浪漫色彩。

  ⑥名篇:《逍遥游》(被清人刘熙载《艺概》称之为“寓真于诞,寓实于玄”)。

  《痀偻承蜩》。

  ⑦体例说明:对话体(开始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。)3. 墨家

  (1)墨子:名翟(dí),鲁国人。

  ①地位:战国时期思想家,墨家学派的创始者。

  ②主张:“兼爱”“非攻”“尚贤”“尚同”等。

  (2)《墨子》

  ①作者:由墨子的弟子根据其言行和墨家的学说编写的,今存五十三篇。

  ②名篇:《非攻》

  ③体例说明:语录体(在语录体中开始夹杂有朴质的议论)。

  4. 法家

  代表人物:商鞅、韩非子(《韩非子》,属于专题论文)